中国资产成为全球资本配置首选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本报记者 孟柯 10月27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在风险规避和资产再平衡过程中,稳定与平衡日益成为资产配置的优先考虑。在此过程中,A股、港股等中资资产不断更新,其配置价值日益显现。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全球资本正在经历“危险重定价”和“资产叛乱”的系统性循环。资金流向经济基础扎实、政策确定性较高的市场中波动性大、估值高的资产,中国资产面临重新评估的机会。詹克军表示:“我国以新生产力为引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不断涌现,为资本市场注入长期动力。同时,证监会正在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优化QFII(合格境外机构制度)制度,完善长期资金和长期投资‘生态’生态‘投资者’,完善‘长期资本’。”夯实市场稳定发展的制度基础 多因素推动“中国资产估值调整周期是技术突破、政策发力和全球资本再平衡的结果”。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创新科技公司已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A股市场总市值达121.99万亿元。其中,科技板块市值远高于非金融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张军表示,创新驱动已成为价值调整的主要引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突破性发展,不仅是中国科技企业重新设计进化逻辑,也大大增强了全球资本对中国创新能力的认识。今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更加积极有效。 “两新”“两重”政策力度加大、力度加大,扩大内需、活跃资本市场、纠“涉”等一系列政策取得了惊人成效。不仅为当前经济运行“稳住了基础”,也为经济发展“蓄势待发”。长期发展。资本市场方面,证监会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比如,今年6月,科创板“1+6”政策建议明显; 10月27日,《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正式启动,继续扩大高水平机构开放。 “宏观经济政策为人民币恢复升值提供了坚实支撑,刺激消费、产业升级、资本市场改革等综合政策持续发挥作用。监管层在优化机构供给、增加市场活跃度、调节投资和周期周转等方面扎实推进,市场信心显着增强,边际风险偏好改善,为人民币升值提供了内生支撑。”张军说道。董仲云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表示,宏观基本面有望持续向好。一方面,“反内卷”等政策引导国内价格体系趋于稳定,企业利润有望逐步改善,为估值上行变化提供更加稳定的基本面支撑;另一方面,强劲的经济增长预计将结合市场信心并支撑估值上涨。截至10月28日收盘,上证指数报收于3988.22点,当日上涨逾4000点。上证综指和深成指同比分别上涨18.99%和28.95%。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年内分别上涨31.34%和36.38%。国内外机构看好中国资产。近期,高盛、摩根大通、瑞银等多家境外机构相继上调中国股市评级。钍高盛研究部股票策略分析团队最新研究报告认为,中国股市正在进入更可持续的上涨趋势。摩根大通中国股票策略团队近日发布研究报告表示,维持对A股市场的积极看法。张军表示,近期召开的高层会议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制度坐标和增长蓝图,增强了市场对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信心,也对资本形成了清晰的判断逻辑。在落实“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生产力”等重大政策的过程中,产业和资本将产生中长期正反馈,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和长期资金的入市,市场有望进入“稳预期、坚定信心、重价值”的良性循环。董仲云认为监管层将严格推进深化改革、防范风险、扩大开放,这将大大增强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和中期吸引力。鼓励“长期投资”、加强股息回购等相关支持政策,有利于优化市场资本结构和定价机制,引导估值回归与其内在价值相对应的水平。从近期的高层会议猜测,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技术仍然是未来的投资方向。张军表示:“总体而言,A股、港股的重估正在从政策预期转向业绩实现,中资资产价值的战略配置将不断提升。”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个人观点河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