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显示,葡萄酒行业仍面临普遍压力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本报记者 梁奥楠 A股市场葡萄酒板块2025家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工作已完成。总体来看,前三季度,20家A股上市酒类企业营收合计3177.79亿元,同比下降5.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额1225.71亿元,同比下降6.9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877.06亿元,同比下降20.85%。其中,第三季度行业整体营收779.76亿元,同比下降18.47%;净利润280.11亿元,同比下降22.22%。国金证券发布研报称,三季报葡萄酒行业的建设已经完成。尽管市场预期行业将加速清算,但仍有不少酒企清算规模超出市场预期,行业正处于明显的“脱锁”阶段。在此背景下,市场对行业能否出清以及出清速度的担忧有所减弱。中国酒文化品牌研究院智库专家蔡学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政策调整、消费消费和存量竞争的背景下,白酒作为共性行业周期,始终伴随着产能扩张和消费消费的波动。那些拥有深厚品牌底蕴、产品实力和可持续增长能力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在深度重组的周期中坚定前行。 “马太效应”愈演愈烈。无线行业的竞争格局产业日趋清晰。龙头企业总是实力雄厚,而中小型酒企通常面临增长压力。从营收来看,贵州茅台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284.54亿元,排名第一。五粮液、山西汾酒、泸州老窖分别实现营收609.45亿元、329.24亿元、231.27亿元。此外,洋河控股和古井贡酒也稳坐百亿阵营,营收分别为180.9亿元和164.25亿元。相比之下,天友德酒业、酒鬼酒业、金酒酒业等企业收入均不足10亿元,行业多元化程度相当明显。从盈利能力来看,前三季度,共有4家酒类企业净利润超过100亿元,另有4家净利润在15亿元至40亿元之间。部分企业仍面临发展挑战业绩下滑。口子窖表示,业绩下滑主要是前三季度酒类市场消费疲软,高端产品销售收入减少,平均销售单价小幅下滑,导致毛利率下降。叠加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降幅小于营业收入的降幅,导致公司总收入降幅较大。同时,行业库存压力持续加大。数据显示,20家酒类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库存合计达1706.86亿元,同比增长11.32%。其中,贵州茅台、洋河股份、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库存规模均超百亿元,分别为558.59亿元、558.59亿元。 191.34亿元、175.41亿元、137.47亿元、13.004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库存水平普遍增加。从单季度表现来看,三季度行业整体增速进一步放缓。 20家上市酒企中,仅贵州茅台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小幅增长。第三季度,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390.64亿元,同比增长0.56%;净利润192.24亿元,同比增长0.48%。此外,三季度山西汾酒、金籽酒、酒鬼酒也实现营收同比小幅增长,增幅分别为4.05%、3.73%和0.78%。盈利能力方面,皇台酒业、伊力特等8家葡萄酒企业综合来看,2025年三季报凸显葡萄酒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剧。贵州茅台前三季度营收占比40.42%20家A股上市酒类企业总营收中,净利润占比为52.73%,显示龙头企业在行业调整中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优质品牌能力。一位酒类行业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消费需求变化、渠道结构加速调整的背景下,品牌力强、全国影响力强的龙头酒企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扩大市场份额,更能抵御波动。但依赖区域市场、产品结构单一的中小酒企将面临更大的冲击,必须通过改变经营模式、多元化竞争来寻求突破。聚焦“品牌价值” 葡萄酒行业整体承压,流量收缩、销售放缓,共同影响企业业绩的酒。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葡萄酒产量(折65%,商品量,下同)30.6万千升,同比下降15.0%; 1-9月,葡萄酒累计产量265.5万升,同比下降9.9%。在此背景下,不少酒企前三季度出现了近十年来首次营收和净利润“双下滑”,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从市场表现来看,第三季度葡萄酒市场各个价位的产品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高端葡萄酒批发价格持续下跌,中低端葡萄酒陷入价格战清库存,不少品牌出现价格“倒挂”。以飞天茅台为例,《今日酒价》提供的数据显示,11月2日,原酒价格飞天茅台2025最后一箱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5元,至1660元/瓶;飞天茅台2024原箱较前一日下跌10元,至1740元/瓶; 2024年飞天茅台散装瓶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5元,至1685元/瓶。申万宏源发布研报称,根据酒类渠道反馈,2025年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酒类行业整体需求同比下降20%至30%,库存增加10%至20%,明年春节批发价格全线下跌,一方面目前渠道库存依然较高,化解尚需时日;另一方面,消费场景仍处于恢复过程中,需求依然疲弱,2025年春节期间消费基数较高。预计2年春节销售压力仍较大026、蔡学飞表示,龙头酒企正在优化渠道库存,加强价格管控,积极推出低度新产品,以适应年轻化趋势,扩大个人消费,拓展新场景,加快国际化步伐。这一系列举措实质上推动了葡萄酒行业从以往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向了注重“品牌价值”的阶段。葡萄酒行业专家、武汉晶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竹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葡萄酒上市公司面临的短期业绩压力是行业共同面临的调整和挑战。这背后,除了消费者购买意愿等因素外,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高端葡萄酒消费场景收缩,也是消费者集体承压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所有第一批葡萄酒公司的成立。展望后市,国金证券分析师在研报中表示,预计葡萄酒行业最紧张的时期已经过去,外部因素对消费场景的约束将持续放缓。同时,价格预计将逐步企稳,主导热门葡萄酒批发价格进一步下跌空间有限。工业库存周期扰动导致短期报表清理高于销售降幅。葡萄酒企业的估值和上升空间可以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待。对于品牌、组织、渠道等明确的葡萄酒企业来说,相信当行业回归上行周期时,甚至可以打破规模壁垒。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目前葡萄酒行业正处于过去三十年来的第三个大周期阶段。行业轮动的主要底部预计出现在2025年三季度。今年下半年是酒类上市公司业绩报告压力最大的时期。预计最早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看到销售临界点。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