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承诺:十年携手共建网络空间未来共同体

作者: 365bet亚洲体育 分类: 随心杂谈 发布时间: 2025-11-10 09:52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11月7日,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开幕。这是仪式的开幕场景。新华社记者 黄宗智 摄 本次峰会以“构建开放合作、安全包容的数字未来”为主题,恰逢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十年历程,始于2014年乌镇水阁廊桥上的思想碰撞。全球首届互联网大会的召开,为全球互联网治理开辟了新路径。 2015年,提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对“四项原则”进行系统阐释和“五点”,为解决全球互联网发展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乌镇峰会已成为各方凝聚共识的桥梁和纽带。”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表示,这一平台的作用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世界互联网大会副主席弗朗西斯·高锐将乌镇峰会比作“所有讨论和观点碰撞的‘孵化器’”。正是通过这样的平台,理念才能转化为实践,共识才能转化为行动。作为峰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在高峰期间被置顶发布。今年发布的12个案例,通过生动的实践讲述了世界各方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的精彩故事。在网络安全领域,卡巴斯基国际网络能力建设g 计划体现了国际合作的深度。卡巴斯基亚太区政府事务和公共政策总监李恒表示,该计划通过源代码分析、威胁建模等全流程培训,帮助发展中国家筑起坚实的安全防线。目前,尼日利亚、纳米比亚、土耳其等国7亿人从中受益。其中,土耳其博阿齐格大学的学生通过系统化学习,正在成为网络空间管理的生力军。 11月7日,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开幕。以下是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新华社记者黄宗智摄 文明互鉴也为网络空间注入新动力。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发起的“不打扰遗产”创客大赛中,来自19个国家的年轻创客正在利用数字技术修复失落的琉璃Se 宝塔。博物馆馆长王文熙表示:“当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相遇,当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为了共同的目标携手并进,我们不仅保护历史,也为未来编织记忆。”与会嘉宾认为,这一理念之所以能持续引起共鸣,是因为它面对的是全球26亿人仍然“离线”的现实问题,响应了国际社会公平与合作的呼声。规范网络空间秩序的深切希望。乌干达的数字化转型是这一概念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脚注。在峰会期间举办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理论研讨会十周年上,乌干达信息和通信技术部部长克里斯·巴里奥蒙西分享道,通过持续推进“数字乌干达”战略,该国已建立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光纤骨干网超过10000公里,互联网响应率超过47%。这些成果的取得,既得益于国内投入,也得益于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实践。然而,挑战仍然存在。 “新的数字鸿沟仍在出现,新的数字弱势群体也在出现。”中国通信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电信联盟前秘书长赵厚霖指出,人工智能的伦理建设和跨境流动迫切需要全球合作,“我们必须把‘数字鸿沟’变成‘数字门户’,让世界各国分享数字基础设施的红利。”作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者和受益者,克里斯·巴里奥蒙西相信只要各国摒弃零和思维,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就能弥合数字鸿沟,使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力量。从乌镇出发,走向世界。与会嘉宾认为,十年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已从中国倡议发展成为国际共识,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成为生动实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场始于乌镇的探索将不断深化和拓展,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的全球网络空间注入新动力。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