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向境外客户开设“存款后门”,华瑞银行因非法吸收存款被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泰山财经记者林俊杰近日,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瑞银行”)再次陷入合规纠纷。尽管微信小程序上列出的一款三年期定期存款产品明确标注“仅限上海地区客户”,但媒体调查发现,银行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特殊通道”帮助其他地区的客户完成开户和存款。即使客户在北京,手机号码和户口不在上海,整个过程仍然没有停止。据报道,类似案例在社交平台上并不少见。网友们分享了通过华瑞银行手机银行APP和微信小程序在异地存款的经历。他们都指出“工作人员将为了获得更高回报,一些“特种部队储户”选择跨省在上海开设线下账户,变相规避地域限制。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华瑞银行第一次因违反吸收存款规定而“越界”。2025年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在此开出“天价罚款”:因华瑞银行存在业绩报酬管理不到位、未经批准履行行政职责、向关联方发放信用贷款、吸收存款等12项违法违规行为,被没收人民币6.801元(沪金商决字[2025]68号)。其“总体完成整改”,并承诺“加强风险机制建设,确保业务合规”。但从异地存储“开后门”事件来看,其合规整改的有效性值得怀疑。对此,记者向上海华瑞银行发出采访函,了解更多详情。到目前为止,尚未收到任何回应。事实上,MrA早已将银行私人存款托收纳入主要管理范围。监管部门多次明确,除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亿联银行四家具有互联网银行资质的机构外,其他地方民营银行必须严格遵守“属地经营”原则,不得跨地区开展互联网存款业务。但在当前存款利率普遍进入“1期”的背景下,一些民间各家银行仍通过各种变相手段突破监管红线,争夺准备金。从行业惯例来看,不同私人银行对于异地业务的执行标准存在明显差异:苏商银行等机构明确提醒异地客户“现场不具备存款功能”,而富民银行等银行则允许异地客户直接网上办理;更重要的是,“偏远地点”的定义存在模糊之处——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外国客户前往银行注册地开设线下账户,往往会被视为“本地客户”。一些银行还利用“白名单邀请”等隐蔽方式进行异地放贷,合规风险被隐藏。其他地区非法开采储量的危险引发了行业警惕。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钢已调查显示,顾客以外的人对负面信息更加敏感。当市场波动或出现负面传闻时,容易引发集中提款,极大放大银行流动性风险;同时,银行谨记,注册地与业务开展地分离也会导致监管职责不清,增加风险管理难度。更值得关注的是,高利率将直接推高银行负债成本,可能迫使机构投资高风险业务来覆盖成本,形成“高风险高成本”的恶性循环,威胁经营稳健性。为何民营银行异地吸收存款屡屡违规?原野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动因在于其先天不足:实体网点少、品牌影响力弱、推广压力大。客户和存款都大于传统银行。存款是信贷的主要来源。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商业银行需要扩大贷款规模以维持盈利能力。数据显示,华瑞银行存款规模从2022年末的254.96亿元增至2024年末的406.76亿元,贷款和垫款总额同步从251.1亿元增至3640.8万元;同期,营业收入由9.7亿元增至20.67亿元,净利润由亏损3.41亿元扭亏为盈2.21亿元。业绩增长与存款规模扩张关系显着。
(编辑:韩宜佳)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任何风险可爱的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