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设计师透露: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志就是这样诞生的
2025年10月29日 09:14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众号
10月24日,神舟二十一号舰火箭总成转移至发射场,神舟二十一号发射任务即将开始。使命标识由四川美术学院的董田和顾欣两位设计师共同设计。我们特别邀请了标志设计师来分享使命标志背后的设计理念和诞生过程。神舟二十一载人飞行任务标志设计师董田(左)、顾欣(右)第一部分标志设计理念01总体设计理念神舟二十一载人飞行任务标志设计的总体理念以航天员头盔元素为设计主体,给人以中国航天工业强国的理念。人类和探索永远不会停止。神舟二十一号任务标志的主要设计元素由航天员头盔、双天文环、地球、神舟飞船和中国空间站组成。整体构图采用轴对称,注重视觉中心线,从上到下连接主要元素。层次分明,信息传递清晰易懂,视线流畅自然。 02 详细设计理念 带有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志的头盔采用球形设计,顶部刻有“2025”字样,突出任务年份。窗口上方,神舟二十一号和空间站已成功与星光号对接。大会堂下部反映祖国,表明家国情怀。头盔周围的两个圆环不仅酷似古代天文仪器,还象征着宇宙中的星星,体现了中国人民探索宇宙的永恒愿望。标志简洁而深刻,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勇气和决心,以及探索宇宙无尽奥秘的永恒精神。 Logo Element Split 03 色彩设计理念 外圈采用红色和黄色,源自中国国旗的颜色。它们不仅展现了航天国家荣誉和使命的庄严,也表明了国家责任和热情。内圈采用深蓝色代表浩瀚宇宙,表明探索的广度和深度。面窗上部,白色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精确对接,直观地展示了任务场景;面窗下部,头盔反射出大地的蓝白色轮廓,并搭配黄色的SE真实数字使命,不仅强化了标志的科技意义,还与黄色外圈、双天文环形成色彩呼应,增强了设计的协调感。整体布局以色彩和传承布局为主,凸显了中国航天探索精神和追求世界梦想的家国情怀。标志的颜色标记 04 神舟二十一任务标志设计所选择的字体既具有时代感又简洁,与标志的整体视觉风格一致。标志字体应用部分02 标志创作流程 在神舟二十一载人飞行任务标志投放的初期,设计团队就进行了各种航天元素。经过筛选,最终确定宇航员头盔为创作起点——它不仅是宇航员最容易辨识的标志之一,也是人与人、任务之间的桥梁和宇宙。在创意开发阶段讨论标志设计方案的变化,团队画了很多草图。早期的设计稿注重头盔的三维度和结构,因此头盔的造型有一定的倾斜度,并利用线条表达结构细节,丰富视觉层次。经过对标志初稿(左)和色稿(右)的多轮测试,为了增强标志的庄严性和稳定性,团队将头盔布置成对称形状,建立了清晰的视觉轴线。任务年份“2025”、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组件、地球轮廓和任务编号沿中轴自上而下排列,形成严格的信息层次结构。此外,头盔周围的双天文环的位置已经过校准,使其交点位于母亲上方。这使得标志不仅在形式上严格,更承载着文化认同和原创使命的双重内涵。在随后更改标志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团队还系统地优化了整体色彩。通过增加颜色的饱和度和对比度,增强标志在不同媒体环境下的视觉识别度和传播效果。标志初稿(左)、定稿(右)Part 03 设计者表示 标志设计师董田(左)、顾欣(右) 董田:神舟二十一载人飞行任务的标志设计对我来说不是简单的视觉创作,而是一种将家国情怀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设计功底。这个过程让我明白,一个好的标志不仅仅是设计的象征,更是思想、文化、技术碰撞的结晶。希望这个标志能够成为一个纽带,传达全体航天人对中国航天利科德的坚定信念航天事业,并让它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航天事业母亲,在广阔的太空中书写中国智慧。顾鑫:神舟二十一号带有使命的标志很幸运能够被选中并采用。这是四川美术学院继为神舟十七号任务设计标志后,第二次以设计作品的方式参与国家光荣的载人航天发射任务。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四川美术学院长期以艺术品服务国家建设的肯定。作为一名设计师、教育家,这段经历将继续激励我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民设计师”。我和我的学生也将践行四川美术“造才、做作品”的初心使命,以“传递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为我们的使命。勇担责任,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发射任务前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将邀请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志设计者董田、顾新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发射。同时,我们欢迎更多的各界航天爱好者积极参与下一步的任务标志征集。激动人心的上线时刻等你来见证!来源:载人航天新闻宣传中心 文字:吴福通 校对:郝一西特
(责任编辑:孙丹)